小兒臍疝是指腹腔內容物由臍部薄弱區突出的腹外疝。
小兒臍疝多發生於新生兒及低體重兒,主要是由於臍部周圍的肌肉和筋膜尚未完全發育成熟,導致臍環關閉不全。當寶寶哭鬧、咳嗽、用力排便等使腹內壓增高時,腹腔內容物如小腸、網膜等就可能通過臍環突出形成臍疝。臍疝的突出物通常為圓形或半圓形,質地柔軟,在寶寶安靜或平臥時,疝內容物可回納腹腔,疝塊消失。用手指壓迫疝內容物的突出部位,可感覺到腹壁下的臍環缺損。
一般情況下,小兒臍疝在寶寶2歲以內可採取非手術治療,隨著寶寶的生長髮育,腹壁肌肉逐漸增強,臍疝多能自愈。家長可以使用膠布粘貼法,用寬膠布將腹壁兩側向腹中線拉攏粘貼固定,以增加臍部腹壁的力量,促進臍疝愈合。膠布粘貼時要注意保護寶寶的皮膚,避免發生過敏或皮膚損傷。如果寶寶的臍疝在2歲後仍未愈合,或者臍疝直徑超過2釐米,或者發生嵌頓、絞窄等情況,應及時進行手術治療。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盡量減少寶寶哭鬧、咳嗽、便秘等增加腹內壓的情況。給寶寶換尿布時,動作要輕柔,避免過度用力擠壓腹部。如果發現寶寶臍疝部位出現紅腫、疼痛、觸痛等異常情況,應及時帶寶寶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