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便秘較為常見,可通過推拿一些特定部位來緩解,常見的推拿部位有腹部、大腸經、天樞穴、足三里穴、七節骨等。
1. 腹部:以同一方向打圈按摩小兒腹部,一般採用順時針方向,這樣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推動糞便排出。按摩時力度要適中,避免過於用力讓小兒感到不適,可在小兒腹部塗抹適量的潤滑油或凡士林等,以減少摩擦。每次按摩時間可在5 - 10分鐘,可在小兒進食後1 - 2小時進行。
2. 大腸經:大腸經位於小兒食指橈側緣,從指尖至虎口成一條直線。推拿時,可從食指尖向虎口方向直推,能清利腸腑,除濕熱,導積滯。一般每次推100 - 300次,頻率可稍快一些,以小兒能接受為宜。
3. 天樞穴:天樞穴位於小兒肚臍旁開兩寸處。用拇指或中指指腹按揉此穴位,有調理胃腸、行氣通便的作用。按揉時力度要輕柔,每次按揉1 - 3分鐘,兩側穴位可同時進行。
4. 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於小兒外膝眼下三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按揉足三里穴能健脾和胃,增強胃腸蠕動功能。推拿時用拇指指腹按揉,每次按揉3 - 5分鐘,以穴位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5. 七節骨:七節骨位於小兒腰骶部,從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線。推拿時,可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上而下直推,有溫陽止瀉、瀉熱通便的功效。一般推100 - 300次。
小兒推拿應在溫暖、安靜的環境中進行,操作前要洗淨雙手,避免損傷小兒皮膚。若小兒便秘症狀嚴重或持續不緩解,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並進行相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