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暈症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症狀,是人體對空間定位障礙而產生的一種動性或位置性錯覺,患者會感到自身或周圍環境的旋轉、搖晃或移動。它涉及多個學科,多種疾病都可能引起眩暈症,如耳源性眩暈、中樞性眩暈、頸性眩暈等。
耳源性眩暈是由於耳部疾病引起的,如梅尼埃病、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等。梅尼埃病的典型症狀為發作性眩暈、波動性聽力下降、耳鳴和耳悶脹感。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則多在頭部位置改變時發作,如躺下、起床、翻身等,持續時間一般不超過 1 分鐘。
中樞性眩暈是由腦部疾病導致的,如腦血管疾病、腦部腫瘤等。這類眩暈通常症狀相對較重,可能伴有肢體無力、言語不清、意識障礙等其他神經系統症狀。
頸性眩暈是由於頸椎病變引起的,如頸椎骨質增生、頸椎間盤突出等。長時間低頭、頸部姿勢不良等因素可能誘發頸性眩暈,患者可出現頭暈、頭痛、頸部疼痛等症狀。
對於眩暈症患者,應及時就醫,進行詳細的檢查,以明確病因,並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在日常生活中,眩暈症患者應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和情緒激動,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改變體位時動作應緩慢,避免突然轉頭、起身等動作。飲食上應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同時,應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和康復訓練,以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