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保胎的方法有服用中藥方劑、食療、艾灸等。
1. 服用中藥方劑:
常用的保胎中藥方劑有壽胎丸等。壽胎丸主要由菟絲子、桑寄生、續斷、阿膠組成,具有補腎安胎的功效,適用於腎虛導致的胎動不安、胎漏下血等情況。對於氣血虛弱引起的先兆流產,可選用泰山磐石散,其能益氣健脾、養血安胎。臨床應用時,醫生會根據孕婦的具體症狀、體徵及舌脈象等進行辨證論治,靈活加減藥物。
2. 食療:
一些藥食同源的食材也可用於保胎。比如山藥,具有健脾益胃、滋腎益精的作用,孕婦可適量食用山藥粥。還有紅棗,能補中益氣、養血安神,可煮紅棗水飲用。杜仲也常被用於食療,如杜仲燉豬腰,杜仲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功效,與豬腰搭配,對腎虛胎動不安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3. 艾灸:
艾灸特定穴位可起到溫經散寒、行氣通絡、扶陽固脫等作用,從而達到保胎的目的。常用的穴位有關元、氣海、足三里等。關元穴位於下腹部,艾灸此穴可培元固本;氣海穴能益氣助陽;足三里是保健要穴,可調理脾胃。但艾灸需由專業人員操作,掌握好溫度和時間,避免燙傷皮膚。
孕婦體質各異,孕期情況也不盡相同,在選擇中藥保胎方法時,應先到正規醫院進行詳細檢查,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合理選用,不可自行盲目用藥或採用其他方法,以免對胎兒及自身健康造成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