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增強CT可通過對比劑動態顯影,幫助確診肝血管瘤、肝癌、肝囊腫、肝膿腫、肝硬化結節、轉移性肝癌等疾病。其通過觀察病灶的血流動力學特徵和強化模式,為臨床提供重要診斷依據。
1. 肝血管瘤:肝增強CT在動脈期可見病灶邊緣結節狀強化,門靜脈期及延遲期對比劑逐漸向中心填充,呈現快進慢出特徵,可明確診斷典型血管瘤。CT還能評估血管瘤大小、位置及與周圍血管的關係。
2. 肝癌:增強CT表現為動脈期明顯強化、門靜脈期或延遲期對比劑快速廓清的快進快出現象,結合甲胎蛋白升高可確診原發性肝癌。對於小肝癌<3cm,CT能清晰顯示腫瘤血供特點及包膜強化徵象。
3. 肝囊腫:CT平掃即顯示圓形或類圓形低密度影,增強後無任何強化,邊界清晰銳利,囊壁菲薄不可見,結合超聲檢查可明確診斷單純性肝囊腫。
4. 肝膿腫:增強CT可見環形強化壁伴中央壞死區,部分病灶內可見氣體影或分隔樣結構。動態觀察可見膿腫壁逐漸強化,病灶周圍肝組織常伴有水腫帶,結合發熱等感染症狀可確診。
5. 肝硬化結節:CT增強可區分再生性結節與不典型增生結節,再生結節多表現為門靜脈期均勻強化,而癌變結節呈現動脈期強化特徵。對於肝硬化背景下的結節性質判斷,需結合MRI或活檢綜合評估。
6. 轉移性肝癌:增強CT常顯示多發病灶,典型表現為牛眼徵或環形強化,不同原發腫瘤的轉移灶強化模式存在差異。結合原發腫瘤病史及腫瘤標誌物檢測,可輔助判斷轉移來源。
定期進行肝臟影像學檢查對高危人群尤為重要,如慢性肝炎患者、長期酗酒者或有肝癌家族史者。日常生活中需避免過度攝入高脂飲食,控制酒精攝入,規範治療基礎肝病。若出現不明原因消瘦、肝區疼痛或皮膚鞏膜黃染,應及時就醫完善檢查,由專業醫生根據CT表現結合實驗室指標制定個體化診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