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突即腰椎間盤突出症,是指腰椎間盤發生退行性改變後,在外力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於後方或椎管內,導致相鄰脊神經根遭受刺激或壓迫,從而產生腰部疼痛,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臨床症狀。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主要原因包括腰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長期反復的外力造成的輕微損害、遺傳因素、腰骶先天異常等。患者常表現為腰痛、下肢放射痛、馬尾神經症狀等。腰痛是大多數患者最先出現的症狀,發生率約91%。下肢放射痛可沿坐骨神經傳導,直達小腿外側、足背或足趾。馬尾神經症狀主要表現為大、小便障礙,會陰和肛周感覺異常。嚴重者可出現大小便失控及雙下肢不完全性癱瘓等症狀。
對於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治療,主要有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方法。非手術治療包括絕對臥床休息、牽引治療、理療和推拿、按摩等。如果非手術治療無效或症狀加重,可能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在日常生活中,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人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久坐、久站,避免彎腰搬重物。注意腰部保暖,防止腰部受寒。同時,可適當進行腰部肌肉的鍛鍊,增強腰部肌肉的力量,有助於維持腰椎的穩定性。如果出現腰部疼痛等症狀,應及時就醫,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和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