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癰是一種發生於乳房部的急性化膿性疾病,多發生於產後尚未滿月的哺乳婦女,尤以初產婦多見。
乳癰在中醫中又稱為妒乳,相當於西醫的急性乳腺炎。其發病原因主要是由於乳汁淤積和細菌感染。產婦在哺乳過程中,如果乳頭破裂或乳汁排出不暢,導致乳汁淤積在乳腺內,就容易滋生細菌,引發炎症。初期,患者乳房局部會出現紅腫、疼痛,伴有發熱、惡寒等全身症狀。如果病情進一步發展,局部可能會形成膿腫,疼痛加劇,體溫升高,需要及時進行治療。
對於乳癰的治療,中醫和西醫都有一定的方法。中醫治療主要包括中藥內服、外敷以及推拿按摩等,以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為主要原則。西醫治療則主要是使用抗生素來控制感染,必要時進行手術切開引流。
在日常生活中,哺乳期的婦女應注意保持乳頭清潔,每次哺乳後盡量排空乳汁,避免乳汁淤積。如果乳頭出現破損,應及時進行處理,防止感染。同時,要注意飲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一旦出現乳房紅腫、疼痛等症狀,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