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鏡做活檢是指在腸鏡檢查過程中,發現腸道內有異常病變時,通過內鏡器械鉗取少量病變組織進行病理檢查的一種方法。
在進行腸鏡檢查時,醫生可以直接觀察腸道黏膜的情況。如果發現黏膜有潰瘍、息肉、腫物或其他異常表現,為了明確病變的性質如炎症、良性腫瘤還是惡性腫瘤等,就會進行活檢。活檢取得的組織樣本會被送到病理科,經過一系列的處理和分析,最終得出病理診斷報告。
腸鏡活檢對於診斷腸道疾病具有重要意義。它可以幫助醫生確定病變的類型和程度,為制定治療方案提供依據。例如,如果活檢結果顯示為惡性腫瘤,醫生會根據腫瘤的分期和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手術、化療、放療等治療方法;如果是炎症性病變,則會給予相應的抗炎治療。
腸鏡做活檢是一種重要的診斷手段,有助於早期發現和治療腸道疾病。在進行腸鏡檢查後,患者應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飲食和生活方式的調整。比如,在檢查後的一段時間內,要注意飲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和油膩食物,同時要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如果出現腹痛、腹脹、便血等異常情況,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