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是一種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引起丙肝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
1. 血液傳播:這是丙肝最主要的傳播途徑,如輸血、血製品、共用注射器、未經嚴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內鏡、侵襲性操作和針刺等。
2. 性傳播:與丙肝病毒感染者進行無保護的性行為,可能會感染丙肝。
3. 母嬰傳播:感染丙肝病毒的母親將病毒傳給新生兒的危險性為 2%,若母親在分娩時丙肝病毒 RNA 陽性,則傳播的危險性可高達 4% - 7%。
4. 其他少見的傳播途徑:如器官移植、人工受精等,也可能會傳播丙肝病毒,但較為罕見。
5. 不明原因的散髮性丙肝:部分丙肝患者的感染途徑不明。
以下是對每個病因的詳細介紹:
1. 血液傳播:
輸血及血製品曾是丙肝的主要傳播途徑。在對獻血員進行抗-HCV 篩查後,輸血後丙肝的發病率明顯下降。
共用注射器是丙肝傳播的重要途徑之一,尤其是在吸毒人群中。
未經嚴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內鏡、侵襲性操作和針刺等,也可能導致丙肝病毒的傳播。
2. 性傳播:
與丙肝病毒感染者進行無保護的性行為,尤其是多個性伴侶或有性傳播疾病者,感染丙肝的風險增加。
3. 母嬰傳播:
丙肝病毒可以通過胎盤傳播給胎兒,也可以在分娩過程中通過產道傳播給新生兒。
母乳餵養是否會傳播丙肝病毒,目前尚無定論。
4. 其他少見的傳播途徑:
器官移植:接受丙肝病毒感染者的器官移植,有可能感染丙肝。
人工受精:使用丙肝病毒感染者的精液進行人工受精,也可能導致丙肝傳播。
5. 不明原因的散髮性丙肝:
部分丙肝患者的感染途徑不明,可能與日常生活中的密切接觸、環境因素等有關,但具體機制尚不清楚。
對於丙肝患者,應及時就醫,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同時,要注意個人衛生,避免共用牙刷、剃須刀等可能導致血液傳播的物品。性生活中應使用安全套,以減少性傳播的風險。如果是孕婦感染丙肝,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產前檢查和分娩,以降低母嬰傳播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