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低血糖是新生兒期常見的代謝問題,其病因較為複雜,主要包括以下
1. 葡萄糖儲存不足:胎兒肝糖原的儲存主要在妊娠後期,早產兒、小於胎齡兒、雙胎等,肝糖原儲存量少,容易發生低血糖。
2. 葡萄糖利用增加:患有糖尿病母親的嬰兒、Rh溶血病等,由於胰島素水平較高,葡萄糖利用增加,易導致低血糖。
3. 葡萄糖攝入不足:新生兒開奶延遲、攝入量不足,或者患有敗血症、先天性心臟病等疾病,導致熱量攝入不足,都可能引起低血糖。
4. 內分泌疾病:某些內分泌疾病,如先天性垂體功能不全、胰高糖素缺乏、皮質醇缺乏等,也會影響血糖的調節,導致低血糖的發生。
5. 遺傳代謝性疾病:一些罕見的遺傳代謝性疾病,如半乳糖血症、糖原累積病等,也可能導致新生兒低血糖。
以下是對每個病因的
1. 葡萄糖儲存不足:
早產兒:其肝糖原儲存量少,且糖原異生功能差,容易出現低血糖。
小於胎齡兒:在宮內生長遲緩,肝糖原儲存不足,出生後易發生低血糖。
雙胎:由於胎兒在子宮內的競爭,可能導致肝糖原儲存相對不足。
2. 葡萄糖利用增加:
糖尿病母親的嬰兒:由於母親血糖高,胎兒胰島素分泌增加,出生後母體血糖供應中斷,但胰島素分泌仍處於高水平,導致葡萄糖利用增加,易發生低血糖。
Rh溶血病:紅細胞破壞過多,膽紅素生成增加,刺激胰島素分泌,使葡萄糖利用增加,引起低血糖。
3. 葡萄糖攝入不足:
開奶延遲:新生兒未能及時得到足夠的營養和能量供應,容易導致低血糖。
攝入量不足:如餵養困難、吸吮無力等,使新生兒無法攝入足夠的奶量,從而引起低血糖。
患有敗血症、先天性心臟病等疾病:這些疾病會導致新生兒的代謝率增加,熱量消耗增多,而攝入量相對不足,容易引發低血糖。
4. 內分泌疾病:
先天性垂體功能不全: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減少,影響糖原異生和糖異生作用,導致低血糖。
胰高糖素缺乏:胰高糖素是一種升血糖激素,缺乏時會使血糖水平下降。
皮質醇缺乏:皮質醇具有促進糖原異生、升高血糖的作用,缺乏時可引起低血糖。
5. 遺傳代謝性疾病:
半乳糖血症:由於半乳糖-1-磷酸尿苷轉移酶缺乏,導致半乳糖代謝障礙,引起低血糖。
糖原累積病:糖原合成或分解障礙,使糖原在肝臟和肌肉等組織中蓄積,導致低血糖。
對於新生兒低血糖,家長和醫護人員需要密切關注新生兒的血糖變化,及時發現並處理低血糖問題。一旦發現新生兒出現低血糖症狀,如嗜睡、拒乳、震顫、呼吸暫停等,應立即給予葡萄糖治療,以糾正低血糖狀態,避免對新生兒的神經系統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同時,對於存在低血糖高危因素的新生兒,應加強監測,盡早開奶,保證足夠的熱量攝入,以預防低血糖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