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起皰潰爛可能是摩擦、燙傷、蚊蟲叮咬、細菌感染、病毒感染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減少摩擦、冷敷、塗抹藥物、口服藥物等。
1. 摩擦:日常活動中皮膚長時間受到摩擦,如鞋子不合腳反復摩擦腳部皮膚,易導致局部起皰潰爛。應盡量減少摩擦源,選擇合適柔軟的衣物和鞋子。清潔傷口後,遵醫囑塗抹莫匹羅星軟膏、紅霉素軟膏、夫西地酸乳膏,促進傷口愈合。
2. 燙傷:接觸高溫物體或被熱水等燙傷皮膚,會引起起皰潰爛。立即用流動的涼水沖洗燙傷部位降溫,之後用乾淨紗布覆蓋。可遵醫囑口服布洛芬緩釋膠囊、對乙酰氨基酚片、雙氯芬酸鈉腸溶片緩解疼痛,同時塗抹濕潤燒傷膏。
3. 蚊蟲叮咬:蚊蟲叮咬後,其毒液刺激皮膚,可能引發過敏反應導致起皰潰爛。避免搔抓,以防加重感染。可遵醫囑外用爐甘石洗劑、丹皮酚軟膏、復方倍氯米松樟腦乳膏止癢消炎,症狀嚴重時口服氯雷他定片。
4. 細菌感染:皮膚衛生不良,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入侵,引發膿皰瘡等疾病致起皰潰爛。保持皮膚清潔,用碘伏消毒。遵醫囑口服阿莫西林膠囊、頭孢克肟分散片、羅紅霉素膠囊抗菌,外用新霉素軟膏。
5. 病毒感染:如單純皰疹病毒、水痘 - 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可引起皮膚起皰潰爛。注意休息,避免勞累。遵醫囑口服阿昔洛韋片、伐昔洛韋片、泛昔洛韋片抗病毒,外用噴昔洛韋乳膏。
皮膚起皰潰爛期間,要保持局部皮膚清潔乾燥,避免沾水,防止感染加重。飲食上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海鮮等易過敏食物。穿著寬松、柔軟的衣物,減少對患處的摩擦。若症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