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腸胃炎是兒童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其誘因多種多樣,包括病毒感染、細菌感染、寄生蟲感染、食物過敏、藥物不良反應等。
1. 病毒感染:
輪狀病毒是引起小兒病毒性腸胃炎的主要病原體之一,多發生在秋冬季節。
諾如病毒也是常見的病毒之一,全年均可發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
其他如腺病毒、星狀病毒等也可能導致小兒腸胃炎。
2. 細菌感染:
大腸桿菌是引起小兒細菌性腸胃炎的常見病菌,可通過食物、水等途徑傳播。
沙門氏菌感染多與不潔食物有關,如未煮熟的肉類、蛋類等。
志賀氏菌感染可導致急性腸胃炎,常通過糞口途徑傳播。
3. 寄生蟲感染:
賈第鞭毛蟲是一種常見的腸道寄生蟲,可引起小兒腸胃炎,多與飲用不潔水源有關。
蛔蟲、蟯蟲等寄生蟲感染也可能導致胃腸道症狀。
4. 食物過敏:
有些小兒對牛奶、雞蛋、大豆等食物過敏,食用後可能出現腸胃炎症狀。
食物過敏引起的腸胃炎常伴有皮膚瘙癢、皮疹等過敏症狀。
5. 藥物不良反應:
某些藥物如抗生素、非甾體抗炎藥等可能引起小兒胃腸道不良反應,導致腸胃炎。
藥物引起的腸胃炎通常在用藥後一段時間內出現。
對於小兒腸胃炎,家長應注意觀察孩子的症狀,如嘔吐、腹瀉、發熱等,並及時就醫。在治療過程中,要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護理,如調整飲食、補充水分和電解質等,以促進孩子的康復。同時,要注意保持孩子的個人衛生,勤洗手,避免接觸感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