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檢查的試驗有很多,常見的如浮髕試驗、麥氏徵試驗、抽屜試驗、側方應力試驗等。
1. 浮髕試驗:是檢查膝關節是否存在積液的常用方法。患者取平臥位,下肢伸直放鬆,檢查者一手虎口卡於患膝髕骨上極,並加壓壓迫髕上囊,使關節液集中於髕骨底面,另一手食指垂直按壓髕骨並迅速抬起,若感覺髕骨有漂浮感,即為陽性,提示膝關節腔內有中等量以上積液。
2. 麥氏徵試驗:主要用於檢查半月板是否損傷。患者仰臥位,檢查者一手握住患者小腿踝部,另一手扶住膝部,使小腿外展外旋,然後逐漸伸直膝關節,若出現疼痛或彈響,為外側半月板損傷;反之,使小腿內收內旋,再伸直膝關節,若有疼痛或彈響,則提示內側半月板損傷。
3. 抽屜試驗:用於判斷前後交叉韌帶是否損傷。患者仰臥位,屈膝90°,足平放於床上,檢查者坐於床邊,以臀部壓住患者的足背,雙手握住脛骨上端用力前後推拉。若脛骨向前移動超過正常範圍,提示前交叉韌帶損傷;若脛骨向後移動超過正常範圍,則提示後交叉韌帶損傷。
4. 側方應力試驗:主要檢查膝關節內外側副韌帶的完整性。患者伸直膝關節,檢查者一手握住患者小腿下端,另一手推或拉膝關節的外側或內側,使膝關節做外翻或內翻動作。若出現疼痛或異常鬆動,提示相應側的側副韌帶損傷。
進行膝關節相關檢查時,要確保檢查環境舒適、安靜,患者需充分放鬆身體,積極配合檢查者的指令。檢查過程中若出現明顯疼痛或不適,應及時告知檢查者。檢查後若醫生根據結果給出進一步的診斷和治療建議,要認真遵循,以便更好地瞭解膝關節狀況,及時發現和處理潛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