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衰竭腎性骨病是慢性腎衰竭患者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其主要病因包括鈣磷代謝紊亂、維生素 D 代謝障礙、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鋁中毒以及酸中毒等。
1. 鈣磷代謝紊亂:
鈣磷代謝紊亂是慢性腎衰竭腎性骨病最常見的原因之一。當腎功能受損時,腎臟排泄磷的能力下降,導致血磷升高。血磷升高會促使血鈣降低,刺激甲狀旁腺分泌甲狀旁腺激素PTH,PTH 會促進骨鈣釋放,導致骨代謝紊亂,引起腎性骨病。
2. 維生素 D 代謝障礙:
維生素 D 在鈣磷代謝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慢性腎衰竭時,腎臟合成 1,25-OH₂D₃減少,影響腸道對鈣的吸收,導致血鈣降低,進而刺激甲狀旁腺分泌 PTH,引起腎性骨病。
3. 甲狀旁腺功能亢進:
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是慢性腎衰竭腎性骨病的重要原因之一。長期的鈣磷代謝紊亂和維生素 D 代謝障礙會刺激甲狀旁腺過度分泌 PTH,PTH 會促進破骨細胞活性增加,骨吸收增強,導致骨量減少、骨質酥鬆,甚至發生纖維性骨炎。
4. 鋁中毒:
長期透析的患者可能會出現鋁中毒。鋁在骨組織中沈積,會抑制骨礦化,導致骨軟化症。
5. 酸中毒:
慢性腎衰竭時,體內酸性代謝產物蓄積,發生酸中毒。酸中毒會促使骨鈣釋放,影響骨代謝,導致腎性骨病。
對於慢性腎衰竭腎性骨病的患者,需要積極治療原發病,控制血鈣、血磷水平,合理使用維生素 D 及其類似物,必要時進行甲狀旁腺切除術。同時,患者應定期進行相關檢查,如血鈣、血磷、PTH 等,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患者還應注意飲食,限制高磷食物的攝入,如動物內臟、堅果等,適當補充鈣劑和維生素 D。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有相關問題,建議及時就醫,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