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壓監測的併發症有感染、出血、腦脊液漏、監測裝置故障等。
1. 感染:
感染是顱內壓監測較為常見的併發症。由於監測裝置的置入屬於侵入性操作,破壞了顱內的正常防禦屏障,細菌等病原體容易通過監測探頭或導管進入顱內,引發顱內感染,如腦膜炎、腦室炎等。患者可能出現發熱、頭痛加劇、頸項強直、腦脊液白細胞計數升高等表現。
2. 出血:
出血也是常見併發症之一。在置入監測裝置過程中,可能會損傷顱內的血管,導致硬膜外、硬膜下或腦內出血。少量出血可能僅引起局部症狀,如頭痛、惡心等;若出血量較大,則可能導致患者意識障礙加重、肢體活動障礙,甚至危及生命。
3. 腦脊液漏:
腦脊液漏相對少見。當監測裝置與周圍組織貼合不緊密或存在破損時,腦脊液可能會從監測部位滲漏出來。這不僅會導致顱內壓的不穩定,還可能增加感染的風險,患者可能出現低顱壓症狀,如頭痛、頭暈、惡心等。
4. 監測裝置故障:
監測裝置故障較為罕見。可能由於裝置本身的質量問題、長時間使用後的損耗或受到外界干擾等原因,導致監測數據不準確或無法正常監測顱內壓。這會影響醫生對患者病情的判斷和治療決策。
在進行顱內壓監測時,醫護人員應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選擇合適的監測裝置並正確置入,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徵和症狀變化,及時發現並處理可能出現的併發症,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監測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