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腦的外形和構造主要包括小腦半球、小腦蚓部、小腦扁桃體、小腦腳等。
1. 小腦半球:小腦左右兩側膨大的部分稱為小腦半球。其表面有許多大致平行的淺溝,將小腦皮質分割成許多葉片狀。小腦半球主要負責調節身體同側肌肉的張力和協調隨意運動,對維持身體的平衡和姿勢起著重要作用。在一些精細動作的完成中,小腦半球能確保肌肉收縮的力量、方向和時機的精准性,使動作流暢、準確。
2. 小腦蚓部:位於小腦的中央部位,是連接兩側小腦半球的狹窄部分。它在維持身體的平衡和姿勢方面具有關鍵意義。當人體在站立、行走或進行其他需要保持平衡的活動時,小腦蚓部會不斷接收來自身體各部位的感覺信息,並通過調節肌肉的收縮來維持身體的穩定。例如,在行走過程中,小腦蚓部能及時調整身體的重心,防止摔倒。
3. 小腦扁桃體:是小腦半球下面靠近枕骨大孔處的一對隆起。在某些病理情況下,如顱內壓增高時,小腦扁桃體可能會被擠壓而向下移位,通過枕骨大孔進入椎管內,形成小腦扁桃體疝,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情況,可壓迫延髓,導致呼吸、心跳驟停等嚴重後果。
4. 小腦腳:小腦通過三對小腦腳與腦幹相連,分別是上小腦腳、中腦腳和下小腦腳。小腦腳是小腦與其他腦部結構進行信息傳遞的重要通道,它們將小腦與大腦、腦幹等部位聯繫起來,使小腦能夠接收來自身體各處的感覺信息,並將處理後的指令傳遞出去,以協調肌肉的運動。
小腦的外形和構造較為複雜,其各部分之間相互協作,共同維持著身體的正常運動和平衡功能。若出現小腦相關的病變或損傷,可能會導致共濟失調、平衡障礙等一系列症狀。當出現相關異常表現時,應及時就醫,進行全面的檢查和評估,以便明確病因並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