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深筋膜主要有帽狀腱膜、顳筋膜、翼點處的骨膜、腮腺咬肌筋膜、頰咽筋膜等。
1. 帽狀腱膜:是覆蓋於顱頂上部的大片腱膜結構,前連枕額肌的額腹,後連枕腹,兩側逐漸變薄續於顳筋膜淺層。它堅韌且致密,與淺層的皮膚、淺筋膜緊密相連,共同構成頭皮,對頭部起到重要的保護和支持作用,在頭部外傷等情況時具有重要意義。
2. 顳筋膜:覆蓋在顳肌表面,上方附著於顳上線,向下分為深淺兩層,分別附著於顴弓的內、外側面。它對顳肌起到保護和約束作用,並且在咀嚼等運動中協助顳肌發揮功能,同時也參與維持顳部的正常形態和結構。
3. 翼點處的骨膜:翼點是額、頂、顳、蝶四骨會合處,此處的骨膜較薄且與顱骨結合緊密。它對翼點這一相對薄弱區域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在防止顱骨骨折引發的顱內損傷等方面有一定意義,同時在顱骨的生長髮育和修復過程中也發揮一定功能。
4. 腮腺咬肌筋膜:是頸深筋膜淺層向上的延續,在腮腺後緣分為兩層包繞腮腺,形成腮腺鞘,在腮腺前緣又融合成一層,覆蓋於咬肌表面。它對腮腺起到保護和固定作用,同時也參與面部的咀嚼運動和表情活動,並且與周圍組織存在一定的解剖聯繫。
5. 頰咽筋膜:位於咽後壁,上起顱底,下至第 6 頸椎平面,與食管後面的筋膜相延續。它對咽和食管的起始部起到支持和保護作用,並且與頸部的其他筋膜結構相互關聯,共同維持頸部和頭部相關區域的正常結構和功能。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護頭部。避免頭部受到劇烈撞擊,運動時可佩戴合適的防護裝備。頭部受傷後,即使看似輕微,也應密切觀察自身症狀,如出現頭痛加劇、嘔吐、意識模糊等情況,需及時就醫。因為頭部深筋膜及其相關結構複雜,受傷後可能引發多種潛在問題,及時的診斷和治療十分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