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細胞絕對值偏低可能是生理性波動、傷寒副傷寒初期、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燒傷、大手術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密切觀察、治療原發病、調整用藥等。
1. 生理性波動:在勞動、寒冷、飢餓、精神刺激等情況下,交感神經興奮,通過下丘腦刺激垂體前葉,使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加,導致腎上腺皮質激素增多,從而抑制骨髓釋放嗜酸性粒細胞,使其絕對值偏低。一般無需特殊處理,去除相關因素後可自行恢復正常,日常注意規律作息、避免過度勞累、保持良好心態 。
2. 傷寒副傷寒初期:在疾病初期,細菌及其毒素影響機體免疫系統,抑制嗜酸性粒細胞生成或使其破壞增加,導致其絕對值降低。可遵醫囑使用注射用頭孢曲松鈉、鹽酸左氧氟沙星膠囊、復方磺胺甲惡唑片進行抗感染治療,同時注意休息、補充營養、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3. 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可抑制骨髓嗜酸性粒細胞生成,促使其在血液中重新分布,導致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細胞絕對值降低。需在醫生指導下逐漸減量或停用糖皮質激素,如醋酸潑尼松片、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倍他米松片,同時密切監測病情變化及激素不良反應。
4. 燒傷:嚴重燒傷後,機體處於應激狀態,體內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和糖皮質激素分泌增加,抑制嗜酸性粒細胞生成,導致其絕對值偏低。積極處理燒傷創面,預防感染,可遵醫囑外用磺胺嘧啶銀乳膏、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莫匹羅星軟膏,同時加強營養支持。
5. 大手術:手術創傷可引起機體應激反應,導致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多,抑制嗜酸性粒細胞生成。術後注意傷口護理,預防感染,合理補充營養,促進身體恢復,密切觀察血常規變化。
要按照醫生要求定期復查血常規,觀察嗜酸性粒細胞絕對值變化情況。日常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增強體質。若出現不適症狀,如發熱、乏力等,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