Ⅲ型距骨頸骨折的治療方法有保守治療、牽引治療、外固定治療、內固定治療、關節融合術等。
1. 保守治療:對於一些移位不明顯、骨折相對穩定的Ⅲ型距骨頸骨折患者適用。通過使用石膏或支具進行固定,能限制骨折部位的活動,為骨折愈合創造穩定的環境。比如使用長腿石膏托,從大腿中部至足部進行固定,保持踝關節於功能位,一般固定6 - 8周。因為穩定的固定可防止骨折斷端因肢體活動而發生再移位,有利於骨折處纖維連接和骨痂生長,促進骨折愈合。
2. 牽引治療:對於骨折有一定移位,但不適合立即手術的Ⅲ型距骨頸骨折患者。通過皮膚牽引或骨牽引,逐漸糾正骨折的移位,減輕骨折斷端的相互壓迫,為後續治療創造條件。皮膚牽引是利用膠布或牽引帶等固定於皮膚,通過滑輪裝置施加一定重量的牽引力;骨牽引則是通過在骨骼上穿針,利用牽引弓連接牽引繩進行牽引。牽引能使骨折斷端逐漸恢復到接近正常的位置,減少局部腫脹和疼痛,利於後續治療。
3. 外固定治療:適用於開放性Ⅲ型距骨頸骨折或不宜進行內固定手術的患者。採用外固定支架,通過在骨折部位周圍的骨骼上打入鋼針,連接外固定支架,能起到穩定骨折的作用。外固定支架可以根據骨折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保持骨折斷端的穩定,同時便於觀察和處理傷口,減少感染的風險,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4. 內固定治療:對於大多數Ⅲ型距骨頸骨折患者,尤其是骨折移位明顯、關節面破壞的情況。通過切開復位,使用螺釘、鋼板等內固定材料將骨折斷端固定在一起。比如使用空心螺釘進行固定,能準確地將骨折斷端復位並牢固固定,使骨折部位在愈合過程中保持穩定,有利於早期進行關節功能鍛鍊,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5. 關節融合術:對於一些骨折嚴重粉碎、關節面破壞難以修復,或後期出現創傷性關節炎等併發症的Ⅲ型距骨頸骨折患者。將踝關節或距下關節等進行融合,消除關節活動帶來的疼痛,通過植骨等方法促進關節融合,使關節形成骨性連接。這樣可以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狀,提高肢體的功能和生活質量。
治療後要按照醫生要求定期復查,觀察骨折愈合情況。根據骨折愈合程度,在醫生指導下逐步進行康復鍛鍊,避免過早負重,防止影響骨折愈合或導致內固定物鬆動、斷裂等情況。同時要注意保持傷口清潔乾燥,防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