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潤腸通便藥有開塞露、乳果糖、酚酞片、麻仁潤腸丸、聚乙二醇電解質散等。
1. 開塞露:這是一種較為常用的外用潤腸通便藥物,主要成分是甘油或山梨醇。其作用原理是通過刺激腸壁、軟化大便,從而促進排便。使用時將容器頂端剪開,緩慢插入肛門,然後將藥液擠入直腸內,通常在使用後幾分鐘到十幾分鐘即可起效,能快速緩解便秘帶來的不適,適合偶爾因排便困難、大便乾結的人群。
2. 乳果糖:屬於滲透性瀉藥,在腸道內被細菌分解成低分子量有機酸,使腸道內滲透壓增高,吸收水分,增加糞便體積,刺激腸道蠕動,促進排便。一般口服後1 - 2天可發揮作用,安全性較高,可用於慢性功能性便秘,尤其適用於老年人、兒童及孕婦等特殊人群。
3. 酚酞片:曾是應用廣泛的瀉藥,它能刺激腸壁內神經叢,直接作用於腸道平滑肌,使腸蠕動增加,同時又能抑制腸道內水分的吸收,使糞便變稀易於排出。不過,由於其可能存在一些不良反應,現在使用相對減少。口服後6 - 8小時可排出軟便,常用於習慣性頑固便秘。
4. 麻仁潤腸丸:是一種中成藥,主要由火麻仁、苦杏仁、大黃等中藥組成。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通過調理腸胃,促進消化,增強腸道動力來改善便秘情況。其作用相對溫和,適合腸胃積熱、胸腹脹滿、大便秘結等症狀,一般服用後1 - 3天可見效果。
5. 聚乙二醇電解質散:通常用於腸道準備,也可用於治療便秘。它能在腸道內形成高滲環境,吸收水分,增加糞便含水量,使糞便鬆軟易於排出。服用後一般1 - 2小時開始起效,可有效清潔腸道,常用於功能性便秘以及腸道檢查前的準備。
在選擇使用潤腸通便藥物時,應根據自身便秘情況、身體狀況等因素綜合考慮。若長期存在便秘問題或用藥後症狀無明顯改善,應及時就醫,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合理用藥,避免自行盲目用藥,以免延誤病情或引發其他健康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