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脊髓炎可分為感染性脊髓炎、自身免疫性脊髓炎、中毒性脊髓炎、副腫瘤性脊髓炎等。
1. 感染性脊髓炎:由病毒、細菌、螺旋體、立克次體、寄生蟲等生物病原體感染引起。病毒感染較為常見,如脊髓灰質炎病毒、帶狀皰疹病毒等,可直接侵犯脊髓組織,導致脊髓炎症反應,引發肢體無力、感覺障礙等症狀。細菌感染如化膿性細菌可通過血液循環或局部蔓延至脊髓,造成脊髓的化膿性炎症。
2. 自身免疫性脊髓炎:機體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自身脊髓組織,產生炎症反應。常見的如急性橫貫性脊髓炎,多在感染後或疫苗接種後發病,病變常累及脊髓的多個節段,導致病變平面以下肢體癱瘓、感覺缺失和大小便障礙等。
3. 中毒性脊髓炎:因接觸某些化學毒物或藥物而引發。例如,重金屬中毒如鉛、汞等、某些藥物的不良反應等,這些物質可損害脊髓神經細胞和神經纖維,影響脊髓的正常功能,出現相應的神經症狀。
4. 副腫瘤性脊髓炎:與腫瘤相關,是腫瘤遠隔效應的一種表現。腫瘤細胞可產生一些特殊物質,影響免疫系統,進而導致脊髓發生炎症。常見於肺癌、乳腺癌等惡性腫瘤患者,脊髓炎症狀可在腫瘤發現前或同時出現。
急性脊髓炎病情複雜多變,對患者的神經系統功能影響較大。患病後應及時就醫,進行全面檢查,明確病因,積極配合治療,同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心態,以促進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