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出血常見原因包括內分泌失調、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炎、全身性疾病等。
1. 內分泌失調:主要是由於體內激素水平失衡引起。比如長期精神壓力大、生活作息不規律、過度節食等,會影響下丘腦 - 垂體 - 卵巢軸的功能,導致激素分泌紊亂。雌激素和孕激素比例失調,子宮內膜不能正常生長和脫落,就會出現子宮出血。常見症狀有月經週期紊亂、經量增多或減少、經期延長等。
2. 子宮肌瘤:這是子宮平滑肌組織增生形成的良性腫瘤。肌瘤可能會壓迫周圍的血管,影響子宮的正常血液循環,導致子宮內膜局部血運異常,從而引發子宮出血。尤其是黏膜下子宮肌瘤,更容易引起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不規則陰道流血等症狀。
3. 子宮內膜癌:是發生於子宮內膜的一組上皮性惡性腫瘤。腫瘤細胞會侵犯子宮內膜,使其異常增生、破潰,進而導致子宮出血。早期可能表現為絕經後陰道流血,量一般不多;尚未絕經者可表現為月經紊亂,經量增多、經期延長等。
4. 子宮內膜炎:多由病原體感染子宮內膜引起。炎症刺激會使子宮內膜充血、水腫,嚴重時內膜組織會發生壞死、脫落,從而出現子宮出血。患者除了有陰道流血症狀外,還可能伴有下腹痛、發熱、白帶增多且有異味等。
5. 全身性疾病: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體內血小板數量減少,凝血功能出現障礙,容易導致子宮出血。再如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全血細胞減少,也會影響凝血機制,引發子宮出血。這類全身性疾病導致的子宮出血,往往還伴有其他部位出血傾向,如皮膚瘀點、瘀斑、鼻出血等。
出現子宮出血情況,應及時就醫,進行詳細檢查,明確病因。醫生會根據具體病情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可能涉及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治療期間要嚴格按照醫生要求用藥、復診,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個人衛生,避免劇烈運動和性生活,以促進身體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