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關節突然腫起來可能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常見原因包括外傷、關節炎、腱鞘炎、感染、過敏等。
1. 外傷:手關節受到直接的撞擊、扭傷或過度使用等外傷情況,都可能導致局部組織受損、血管破裂出血,進而引起關節腫脹。比如在運動時不小心摔倒,手部著地,或者日常工作中頻繁使用手部進行重復性動作,使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等軟組織出現拉傷,都可能引發這種情況。受傷後,關節除了腫脹,還可能伴有疼痛、淤血等症狀。
2. 關節炎:關節炎是導致手關節腫脹的常見原因之一,其中類風濕關節炎、骨關節炎較為多見。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會侵襲關節滑膜,導致滑膜增生、關節積液,從而引起關節腫脹、疼痛、僵硬,且症狀多在早晨較為明顯,活動後可稍有緩解。骨關節炎則多與年齡增長、關節磨損有關,關節軟骨逐漸磨損、骨質增生,刺激周圍組織,引發關節腫脹、疼痛,尤其在長時間活動或勞累後症狀加重。
3. 腱鞘炎:長期過度使用手指和腕部,如頻繁打字、玩手機遊戲等,容易使手部肌腱與腱鞘之間反復摩擦,引發腱鞘炎。腱鞘發生炎症後,會出現充血、水腫,導致手關節部位腫脹,同時還可能伴有疼痛、活動受限,嚴重時手指屈伸會出現彈響或卡頓現象。
4. 感染:細菌、病毒等病原體感染手關節,也會引起關節腫脹。例如,手部皮膚破損後,細菌侵入關節,引發化膿性關節炎,關節會出現紅腫、熱痛,伴有發熱、寒戰等全身症狀。另外,一些病毒感染如手足口病,除了在口腔、手足部位出現皮疹外,也可能累及關節,導致關節腫脹、疼痛。
5. 過敏:接觸某些過敏原,如化妝品、食物、藥物等,可能引發過敏反應,累及手關節,出現關節腫脹。同時,還可能伴有皮膚瘙癢、紅斑、皮疹等症狀,嚴重的過敏反應可能會影響呼吸、心血管等系統功能。
當手關節突然腫起來時,應盡量減少手部活動,避免過度勞累和再次受傷。可以適當進行冷敷,緩解腫脹和疼痛。如果腫脹持續不消退或伴有發熱、疼痛劇烈等症狀,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接受專業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