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常見病有缺鐵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淋巴瘤等。
1.缺鐵性貧血:是由於體內鐵缺乏導致血紅蛋白合成減少而引起的一種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患者常表現為面色蒼白、乏力、頭暈、耳鳴等症狀。
2.再生障礙性貧血:是一種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現為全血細胞減少,進行性貧血、出血和感染。患者常出現乏力、頭暈、心悸、鼻出血等症狀。
3.白血病:是一類造血乾細胞的惡性克隆性疾病,因白血病細胞自我更新增強、增殖失控、分化障礙、凋亡受阻,而停滯在細胞發育的不同階段。患者可出現發熱、貧血、出血、淋巴結腫大等症狀。
4.淋巴瘤:是一組起源於淋巴結或其他淋巴組織的惡性腫瘤,根據病理類型的不同,臨床表現也有所差異,主要表現為無痛性淋巴結腫大、發熱、盜汗、消瘦等。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應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接觸有害物質,如放射性物質、化學毒物等。同時,要定期進行體檢,及時發現和治療疾病。如果出現貧血、出血、發熱等症狀,應及時就醫,接受專業的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