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出血滴血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內痔、肛裂、直腸息肉、潰瘍性結腸炎、腸套疊等。
內痔:是由於肛管或直腸下端靜脈叢充血或瘀血並腫大導致。多表現為排便後點滴狀出血,色鮮紅,呈間歇性發作。可通過坐浴、塗抹藥膏如馬應龍麝香痔瘡膏等、直腸給藥如普濟痔瘡栓等等方法緩解症狀,若症狀嚴重需手術治療。
肛裂:通常是由於大便乾結、排便時用力過猛等引起肛管皮膚全層裂開。排便時可出現疼痛和便血,血色鮮紅,滴出或附著於糞便表面。可通過溫水坐浴、局部塗抹硝酸酯類藥物軟膏等促進裂口愈合,同時調整排便習慣,避免便秘。
直腸息肉:一般為良性腫瘤,可因糞便摩擦而引起便血,多為鮮血,量較少。可通過內鏡下息肉切除術進行治療。
潰瘍性結腸炎:病因尚不明確,主要表現為反復腹瀉、黏液膿血便及腹痛等。便血可為間斷性、少量,可使用氨基水楊酸制劑、糖皮質激素等藥物治療,病情嚴重者需手術。
腸套疊:多為小兒常見急腹症,成人較少見。主要症狀為腹痛、便血、腹部包塊等。可通過空氣或鋇劑灌腸復位,若復位失敗需手術治療。
注意事項:若便血持續不緩解或伴有腹痛、發熱等其他不適症狀,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並進行針對性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