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胃病犯了可能是飲食不規律、腹部著涼、精神壓力大、幽門螺桿菌感染、胃部原有疾病復發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調整飲食、注意保暖、舒緩情緒、殺菌治療、針對性用藥等。
1. 飲食不規律:坐月子期間若進食時間不固定、暴飲暴食或過度節食,易刺激胃黏膜引發胃病。應養成定時定量進食習慣,少食多餐,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食物。可適當多吃小米粥、山藥粥等養胃食物。
2. 腹部著涼:月子里身體虛弱,若腹部保暖不當,寒邪入侵會導致胃部不適。要注意腹部保暖,根據天氣增添衣物,可使用熱水袋熱敷腹部,溫度以能耐受為宜,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症狀。
3. 精神壓力大:產後身體激素變化,加上照顧寶寶疲勞、對未來擔憂等,易產生精神壓力,影響胃部正常功能。可通過聽輕音樂、與家人朋友聊天等方式舒緩情緒,保持心情舒暢。
4. 幽門螺桿菌感染:若與感染者共用餐具等被傳染,會引發胃部炎症。需遵醫囑採用四聯療法治療,如阿莫西林膠囊、克拉霉素片、奧美拉唑腸溶膠囊、枸櫞酸鉍鉀顆粒,按療程規範用藥。
5. 胃部原有疾病復發:本身有胃炎、胃潰瘍等疾病,坐月子期間身體抵抗力下降易復發。需就醫檢查,根據具體病情遵醫囑用藥,如鋁碳酸鎂片、多潘立酮片、雷尼替丁膠囊等。
坐月子期間胃部不適要重視,調整生活和飲食習慣,保持良好心態。若症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及時就醫,嚴格按醫生指導治療,不可自行增減藥量或停藥,確保胃部盡快恢復健康,保障自身和寶寶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