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檢查中常見的正常指標包括尿色淡黃、透明度清晰、酸鹼度呈弱酸性至弱鹼性、尿比重在正常範圍、尿蛋白陰性等。
1. 尿色淡黃:正常新鮮尿液呈淡黃色至深黃色,這主要是因為尿液中含有尿色素、尿膽素、尿膽原等物質。尿液的顏色可受到飲水、食物、藥物等因素的影響。例如,大量飲水後尿液可呈無色透明,而飲水過少時尿液顏色會加深。
2. 透明度清晰:正常尿液是清晰透明的,無渾濁、沈澱或絮狀物。如果尿液中出現渾濁,可能是由於泌尿系統感染、結石、結晶等原因引起的。
3. 酸鹼度呈弱酸性至弱鹼性:正常尿液的酸鹼度pH值在4.5 - 8.0之間,一般呈弱酸性至弱鹼性。尿液的酸鹼度可受到飲食、藥物、疾病等因素的影響。例如,食用大量肉類、蛋白質等食物後,尿液可呈酸性;而食用大量蔬菜、水果等食物後,尿液可呈鹼性。
4. 尿比重在正常範圍:尿比重是指尿液與同體積純水的重量之比,正常範圍在1.015 - 1.025之間。尿比重的高低可反映腎臟的濃縮和稀釋功能。如果尿比重持續低於正常範圍,可能提示腎臟功能受損。
5. 尿蛋白陰性:正常情況下,尿液中僅含有微量的蛋白質,常規尿蛋白定性檢查為陰性。如果尿蛋白陽性,可能是由於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徵、糖尿病腎病等疾病引起的。
在進行尿檢時,應盡量留取中段尿,避免污染。同時,應注意保持尿液的新鮮,及時送檢。如果尿檢結果異常,應結合臨床症狀和其他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必要時需進一步檢查以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