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痴呆的病程通常分為以下幾期:
1. 急性發作期:此期病情進展迅速,多在腦血管事件發生後數小時或數天內出現明顯的認知功能減退,如記憶力下降、定向力障礙、語言表達或理解能力受損等,患者可能還伴有肢體活動不靈、言語含糊等神經系統症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和社會功能。
2. 平台期:經過急性發作期後,病情進入相對穩定的階段,認知功能減退的程度在一定時間內保持相對穩定,患者的症狀可能有所緩解,但仍遺留有不同程度的認知障礙,如計算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維遲緩等,日常生活能力仍受到一定影響。
3. 緩慢進展期:隨著時間的推移,病情逐漸緩慢進展,認知功能進一步惡化,患者可能出現人格改變、情感淡漠、行為異常等,日常生活能力逐漸下降,需要他人的協助和照顧,此期可持續數年甚至更長時間。
4. 重度痴呆期:病情發展到晚期,患者的認知功能嚴重受損,幾乎喪失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完全依賴他人照顧,可能伴有大小便失禁、吞咽困難、肢體攣縮等症狀,最終可能因各種併發症而危及生命。
血管性痴呆的病程較為複雜,每個患者的表現可能有所差異,應定期進行神經心理學評估和神經系統檢查,以便及時發現病情的變化並調整治療方案。同時,患者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等,有助於延緩病情的進展。家屬應給予患者足夠的關心和照顧,幫助患者進行康復訓練,提高生活質量。在治療過程中,應嚴格遵醫囑用藥,避免自行停藥或換藥,以確保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