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角型青光眼需要做的檢查包括眼壓測量、視野檢查、房角檢查、視神經纖維層分析、前房深度測量等。
一、眼壓測量:通過各種眼壓計測量眼內壓,是診斷開角型青光眼的重要依據之一。如非接觸式眼壓計,利用空氣脈衝原理測量眼壓,操作簡便、快速,患者易於接受;壓平式眼壓計,通過測量一定面積的角膜被壓平所需的力來確定眼壓,測量結果較為準確,但操作相對複雜,需要專業人員進行。
2.視野檢查:用於評估青光眼對視神經的損害程度,常見的有靜態視野檢查和動態視野檢查。靜態視野檢查是在固定位置上逐漸增加或減少光刺激的強度,讓患者判斷是否能看到光,能更精確地檢測出視野的缺損部位;動態視野檢查則是通過移動光刺激,讓患者判斷光刺激的出現和消失,可快速篩查視野異常,但準確性相對較低。
3.房角檢查:觀察前房角的開放情況,以確定是否存在房角關閉的因素。前房角鏡檢查是常用的方法,通過特殊的前房角鏡在顯微鏡下觀察房角的結構,可明確房角的寬窄、開放或關閉等情況;超聲生物顯微鏡可通過超聲波來測量房角的結構和寬度,對一些特殊類型的青光眼診斷有幫助。
4.視神經纖維層分析:利用光學相干斷層掃描等技術,對視神經纖維層進行成像和分析,可早期發現視神經的損害。能直觀地顯示視神經纖維層的厚度、形態等變化,為青光眼的診斷和病情評估提供重要依據。
5.前房深度測量:測量前房的深度,有助於判斷是否存在淺前房等異常情況,對開角型青光眼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有一定意義。如 A 超測量前房深度,通過超聲波的反射來確定前房的距離;Pentacam 系統可同時測量前房的多個參數,包括深度、體積等。
在進行這些檢查時,患者應配合醫生的操作,保持放鬆的狀態。檢查結果需要綜合分析,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同時,患者應定期復查,以便及時發現病情的變化並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