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可通過調整生活方式、藥物治療、內鏡治療、射頻治療、手術治療等進行治療。
1. 調整生活方式: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調整生活方式很重要。因為肥胖會增加腹壓促使胃酸反流,所以要控制體重;抬高床頭能利用重力減少夜間反流;避免進食過飽、睡前進食,可減少胃酸分泌和反流機會;戒煙限酒能降低食管下括約肌壓力,減少反流。具體來說,盡量將體重控制在正常範圍內,睡覺時可將床頭抬高 15 - 20 釐米,日常飲食少量多餐,晚餐距睡覺至少 3 小時,同時做到戒煙,限制酒精攝入。
2. 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對反流性食管炎有效。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腸溶膠囊、蘭索拉唑腸溶片、雷貝拉唑鈉腸溶膠囊,能抑制胃酸分泌,減少胃酸對食管黏膜的刺激;促胃腸動力藥如多潘立酮片、莫沙必利分散片,可促進食管和胃排空,減少反流;黏膜保護劑如鋁碳酸鎂咀嚼片,能中和胃酸,保護食管黏膜。需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使用這些藥物。
3. 內鏡治療:內鏡治療適用於部分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通過內鏡對食管下括約肌進行處理,能增強其抗反流功能。比如內鏡下射頻治療、注射治療等,可改善食管下括約肌的結構和功能,減少胃酸反流。不過該方法有一定的適應證,需醫生評估後決定是否採用。
4. 射頻治療:射頻治療針對反流性食管炎有其作用機制。利用射頻能量對食管下括約肌區域進行處理,使局部組織發生熱損傷,進而引起組織重塑,增強食管下括約肌的壓力,有效減少反流的發生。但並非所有患者都適合,要根據具體病情判斷。
5. 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是反流性食管炎的一種治療手段。對於藥物治療無效或存在嚴重併發症的患者,可考慮手術。如胃底折疊術,通過將胃底圍繞食管下段進行折疊,重建食管下括約肌的抗反流屏障,從而達到治療目的。不過手術有一定風險,需謹慎評估。
治療期間,要嚴格按照醫生的安排進行各項治療。按時、按量服用藥物,不要自行增減藥量或停藥。積極配合醫生進行各項檢查,以便及時瞭解病情變化。同時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精神過度緊張,因為情緒因素也可能影響病情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