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燒吃藥後都吐了,可能是藥物味道刺激、餵藥方式不當、胃腸功能紊亂、咽喉敏感、顱內壓增高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調整藥物劑型、改善餵藥方式、調理胃腸等。
1. 藥物味道刺激:寶寶味覺敏感,一些藥物味道苦澀,易引起嘔吐。可選擇味道較好的藥物劑型,如水果味的混懸液。像布洛芬混懸液,口感相對較好,能減輕寶寶對藥物味道的抗拒;還有對乙酰氨基酚滴劑,服用方便且味道較易接受;也可選用小兒柴桂退熱顆粒,有淡淡的甜味。需遵醫囑用藥。
2. 餵藥方式不當:強行餵藥、餵藥速度過快等都可能導致寶寶嘔吐。餵藥時要保持寶寶安靜、舒適,用小勺慢慢將藥物送到寶寶舌根處,讓其自然吞咽。也可使用餵藥器,精准控制藥量和餵藥速度。
3. 胃腸功能紊亂:發燒時胃腸功能受影響,消化能力下降,吃藥後易嘔吐。可適當給寶寶服用益生菌調理胃腸,如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枯草桿菌二聯活菌顆粒、布拉氏酵母菌散,遵醫囑用藥。同時少量多次餵食易消化食物。
4. 咽喉敏感:寶寶咽喉部較為敏感,藥物刺激咽喉引發嘔吐。可在餵藥前適量餵點溫水潤喉,餵藥後再餵少量溫水衝淨口腔。
5. 顱內壓增高:腦部病變等導致顱內壓增高,引起噴射性嘔吐。這種情況較嚴重,需及時就醫,完善相關檢查,明確病因後針對性治療,比如可能會使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顱內壓等,務必嚴格遵醫囑。
給寶寶餵藥時要耐心,密切觀察寶寶狀態。若持續嘔吐或伴有精神萎靡、哭鬧不止等異常,應及時帶寶寶就醫,以便醫生準確判斷病情並給予恰當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