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壓性休克的搶救主要包括以下
1. 補充血容量:快速靜脈輸注生理鹽水、葡萄糖溶液等,以增加血容量,改善微循環。
2. 應用血管活性藥物:如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等,可收縮血管,提升血壓。
3. 糾正酸中毒:根據血氣分析結果,給予碳酸氫鈉等藥物糾正酸中毒,改善組織灌注。
4. 控制原發病:積極治療引起低血壓性休克的原發病,如出血、感染等。
5. 其他:如吸氧、保暖、保持呼吸道通暢等措施,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病情。
1. 補充血容量:迅速建立靜脈通道,快速輸注等滲鹽水或膠體溶液,如羥乙基澱粉、白蛋白等,以迅速增加血容量,改善組織灌注。同時密切監測血壓、心率、尿量等指標,根據病情調整輸液速度和量。
2. 應用血管活性藥物:根據血壓情況,合理應用血管活性藥物。多巴胺是常用的血管活性藥物,可根據血壓調整劑量,小劑量每分鐘 2-5μg/kg可擴張腎血管、增加尿量,中等劑量每分鐘 5-10μg/kg可增加心肌收縮力、提升血壓,大劑量每分鐘>10μg/kg可收縮血管、提升血壓。去甲腎上腺素可強烈收縮血管,提升血壓,適用於嚴重低血壓性休克患者。
3. 糾正酸中毒:密切監測血氣分析結果,根據酸中毒程度給予碳酸氫鈉等藥物糾正酸中毒。酸中毒可影響心肌收縮力和血管對藥物的反應性,糾正酸中毒有助於改善組織灌注和心臟功能。
4. 控制原發病:積極治療引起低血壓性休克的原發病,如控制出血、抗感染等。及時清除感染灶,合理使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擴散。對於創傷性出血患者,應盡快止血,補充血液製品,以糾正失血。
5. 其他:給予患者吸氧,提高血氧飽和度,改善組織缺氧。注意保暖,避免患者受涼,以減少機體的耗氧量。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窒息。
在搶救低血壓性休克患者時,應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同時,應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搶救,遵循醫生的指示,確保搶救工作的順利進行。在搶救過程中,應注意避免過度輸液和使用血管活性藥物,以免引起不良反應。還應加強患者的護理,保持患者的舒適和安全,促進患者的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