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存在“心臟缺血吃甚麼食物補得最快”的說法,常見且對心臟缺血有補益作用的食物有紅棗、核桃、黑芝麻、三文魚、燕麥等。
1. 紅棗:富含維生素C、環磷酸腺苷等營養成分,能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肌營養,對心臟缺血有一定的輔助改善作用。日常可直接食用,也可用來煮粥、燉湯。
2. 核桃: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等。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降低膽固醇,防止動脈粥樣硬化,減輕心臟缺血症狀。維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保護心肌細胞。可每天適量食用幾個核桃。
3. 黑芝麻:含有大量的脂肪、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成分,具有滋養肝腎、益血潤腸的功效。其中的不飽和脂肪酸能維持血管彈性,改善心臟供血。可將黑芝麻磨成粉沖服或製成糕點食用。
4. 三文魚:富含優質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以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不飽和脂肪酸能降低血脂,特別是甘油三酯,減少血液黏稠度,改善心臟血液循環。每周可食用2 - 3次三文魚。
5. 燕麥:是一種低糖、高營養、高能的食品,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B族以及尼克酸等。能降低膽固醇,穩定血糖,對心臟健康有益。可將燕麥煮粥或製成燕麥片食用。
心臟缺血患者在飲食調整的同時,要結合自身身體狀況合理安排。如果症狀較為嚴重,應及時就醫,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規範治療,食物只能起到輔助作用,不能替代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