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心肌炎臨床表現多樣,常見的有發熱、乏力、心悸、胸痛等,嚴重時可出現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甚至危及生命。以下是其主要臨床表現:
1. 發熱:多數患者可出現發熱症狀,體溫可高達 38℃ - 39℃,發熱可持續數天至數周,可伴有寒戰、多汗等。
2. 乏力:患者常感全身乏力,活動耐力下降,即使輕微活動也可出現明顯的疲勞感。
3. 心悸:患者可自覺心跳加快、心慌,心前區有不適感,嚴重時可出現心律失常,如早搏、心動過速等。
4. 胸痛:部分患者可出現胸痛,疼痛部位多位於心前區或胸骨後,呈壓榨性或悶痛,疼痛可放射至肩背部、左臂等部位,疼痛持續時間較短,一般數分鐘至數十分鐘可緩解。
5. 心力衰竭:病情嚴重時,可出現心力衰竭的表現,如呼吸困難、咳嗽、咳痰、水腫等,以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和端坐呼吸為特徵。
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消化系統症狀,如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神經系統症狀,如頭暈、頭痛、失眠、焦慮等。
在診斷細菌性心肌炎時,醫生通常會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如血常規、心肌酶學、心電圖等以及心臟超聲等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判斷。患者應及時就醫,遵醫囑進行相關檢查和治療,以避免病情延誤。同時,患者在治療期間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和劇烈運動,保持良好的心態,有助於病情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