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排卵期之後 14 天左右來月經。通常在 28 - 30 天的月經週期中,排卵期通常在下次月經前 14 天左右,所以排卵期之後 14 天左右會來月經。但月經週期可能會因個體差異、生活習慣、環境變化等因素而有所波動,範圍大概在 28 - 35 天左右。
原理是女性的月經週期是由下丘腦 - 垂體 - 卵巢軸調節的。在排卵期後,卵巢黃體形成並分泌孕激素,使子宮內膜繼續增厚。如果卵子未受精,黃體逐漸萎縮,孕激素水平下降,子宮內膜失去支持而脫落,形成月經。月經週期的長短主要取決於卵泡期的長短,而卵泡期的長短又受多種因素影響,所以會有一定的波動範圍。
擴展內容:除了月經週期的波動,月經的量、顏色、質地等也可能會有所不同。有些女性可能會出現經前綜合徵,如乳房脹痛、情緒波動等。如果月經週期超過 35 天或短於 28 天,且持續時間較長或伴有其他不適症狀,如腹痛、大量出血等,應及時就醫檢查。
日常護理方面,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熬夜、過度勞累、精神緊張等。注意保暖,避免著涼。飲食要均衡,多吃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同時,要注意個人衛生,勤換衛生巾,避免性生活過度等。如果有月經不調的情況,應遵醫囑進行相關檢查和治療,以避免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