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露時間一般 4 - 6 周為宜。通常情況下,惡露持續時間在 4 - 6 周左右是較為正常的。因為產後子宮需要逐漸恢復到孕前狀態,惡露的排出有助於清除宮腔內的殘留組織和血液等。在產後早期,惡露量較多,顏色較鮮紅,隨著時間推移,惡露量逐漸減少,顏色逐漸變淡,直至變為白色或淡黃色。
產後子宮會經歷收縮、復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宮腔內的蛻膜等組織會逐漸排出,形成惡露。如果惡露時間過短,可能意味著子宮收縮不良或有殘留組織未排出,容易導致產後出血、感染等問題;而如果惡露時間過長,超過 6 周仍有較多惡露排出,可能是子宮復舊不全、胎盤胎膜殘留、宮腔感染等原因引起,也會增加感染的風險,影響產婦的恢復。
擴展內容:除了時間外,惡露的性狀也能反映子宮恢復的情況。早期惡露多為血性,含有大量血液;之後逐漸變為漿液性,顏色變淺;最後變為白色或淡黃色的惡露。如果惡露出現異味、伴有發熱、腹痛等症狀,應及時就醫檢查。
日常護理中,產婦應保持外陰清潔,勤換衛生巾,避免性生活和盆浴過早,以免引起感染。同時,要注意觀察惡露的量、顏色和氣味的變化,如有異常及時告知醫生。遵醫囑進行產後復查,以便及時發現和處理問題,促進身體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