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針頭回血可能是患者肢體活動、血管壓力變化、輸液速度不當、軟針頭位置改變、封管方法不正確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調整肢體位置、穩定血管壓力、合理調節輸液速度、重新調整軟針頭位置、規範封管等。
1. 患者肢體活動:患者在輸液過程中肢體頻繁活動,導致血管內壓力改變,血液回流至軟針頭內。應告知患者盡量減少穿刺側肢體的大幅度活動,保持相對靜止狀態,避免過度用力或頻繁屈伸。若回血較少,可適當調整肢體位置,使血管恢復通暢,觀察回血是否消失;若回血較多,需由專業護士評估是否需要重新穿刺。
2. 血管壓力變化:患者情緒激動、咳嗽、用力排便等導致胸腔或腹腔壓力升高,進而引起血管壓力變化,促使血液回流。要安撫患者情緒,避免其過度激動;對於咳嗽患者,可指導其盡量輕咳,必要時遵醫囑使用止咳藥物,如氫溴酸右美沙芬糖漿、復方甘草片、川貝枇杷膠囊。對於用力排便困難者,可適當使用緩瀉劑,如乳果糖口服液、酚酞片、麻仁軟膠囊,以減輕腹壓,緩解回血情況。
3. 輸液速度不當:輸液速度過慢,血液容易在軟針頭處積聚導致回血。根據患者病情、年齡及藥物性質合理調節輸液速度。一般成人每分鐘 40 - 60 滴,兒童每分鐘 20 - 40 滴。若因輸液速度慢導致回血,可適當加快輸液速度,但需密切觀察患者反應,防止因速度過快引起不良反應。
4. 軟針頭位置改變:患者睡眠姿勢不當、翻身等可能使軟針頭在血管內位置移動,刺激血管壁或導致針頭部分脫出血管,引起回血。若發現軟針頭位置改變,應小心調整軟針頭至合適位置,動作要輕柔,避免損傷血管。若回血持續存在或伴有局部疼痛、腫脹等不適,需考慮重新穿刺。
5. 封管方法不正確:封管時推注封管液速度過快、封管液量不足等都可能導致回血。掌握正確的封管方法,封管時推注封管液速度要緩慢,保證封管液充滿整個軟針頭及部分血管。封管液量應根據患者血管情況、軟針頭型號等合理選擇。常用的封管液有肝素鹽水、生理鹽水等,具體使用方法和劑量需嚴格遵醫囑。
輸液過程中要保持穿刺部位清潔乾燥,避免沾水,防止感染。盡量減少穿刺側肢體的受壓,避免影響血液回流。密切觀察軟針頭處有無回血、腫脹、疼痛等異常情況,如有不適及時告知醫護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