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流血可能是外傷、頭皮血管畸形破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凝血因子缺乏、血管瘤破裂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壓迫止血、手術治療、藥物治療等。
1. 外傷:日常生活中頭部受到碰撞、切割等外力作用,導致頭皮破損出血。若傷口較小,可先用乾淨紗布或毛巾按壓傷口止血,一般按壓 5 - 10 分鐘。若傷口較大、出血不止,需盡快前往醫院,醫生會進行清創縫合處理,術後可能會開阿莫西林膠囊、雲南白藥膠囊、頭孢克肟分散片,遵醫囑用藥預防感染、促進傷口愈合。
2. 頭皮血管畸形破裂:頭皮血管發育異常形成畸形血管團,因某些誘因破裂出血。少量出血可先壓迫止血,隨後完善檢查,多需手術切除畸形血管團。術後可能使用甲鈷胺片營養神經、氨甲環酸片止血、邁之靈片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均需遵醫囑服用。
3.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體內血小板數量減少,凝血功能下降,頭部輕微碰撞就可能出血。可先局部壓迫止血,同時就醫。醫生一般會給予醋酸潑尼松片、升血小板膠囊、咖啡酸片,遵醫囑用藥提升血小板數量,控制出血。
4. 凝血因子缺乏:先天性或後天因素導致體內凝血因子不足,引起出血傾向。出血時先壓迫止血,之後需到醫院補充相應凝血因子。可能用到人凝血因子Ⅷ注射液、人纖維蛋白原注射液、凝血酶凍乾粉,具體使用遵醫囑。
5. 血管瘤破裂:頭部皮膚或皮下的血管瘤破裂導致出血。小的血管瘤破裂可壓迫止血,大的血管瘤破裂出血量大,需緊急就醫手術治療。術後可能使用頭孢拉定膠囊、曲克蘆丁片、血府逐瘀膠囊,遵醫囑服用促進恢復。
頭部流血處理後要注意保持傷口清潔乾燥,避免沾水以防感染。短期內避免劇烈運動,防止血壓升高再次誘發出血。飲食上多吃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促進傷口愈合。若出現頭暈、頭痛加重、傷口滲血等異常情況,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