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廁所肛門出血可能是便秘、痔瘡、肛裂、直腸息肉、潰瘍性結腸炎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調整飲食、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
1. 便秘:通常因不良飲食習慣、缺乏運動等導致大便乾結,排便時用力過度,易划破肛門黏膜引發出血。日常要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穀類,多喝水,適當運動促進腸道蠕動。可遵醫囑用乳果糖口服溶液、麻仁潤腸丸、開塞露,軟化大便,緩解便秘。
2. 痔瘡:多由久坐、久站、妊娠等使肛管或直腸下端靜脈叢充血或瘀血並腫大,排便時易破裂出血。避免久坐久站,常做提肛運動。遵醫囑用馬應龍麝香痔瘡膏、肛泰栓、化痔片,減輕症狀,嚴重時考慮手術切除。
3. 肛裂:多因長期便秘、腹瀉等使肛管皮膚在外力作用下受損,反復感染形成潰瘍出血。保持大便通暢,避免用力排便。遵醫囑用復方角菜酸酯乳膏、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硝酸酯類藥物軟膏,促進肛裂愈合。
4. 直腸息肉:病因多與遺傳、炎症刺激等有關,息肉質地較脆,排便時易被擦破出血。較小息肉可定期觀察,較大或有惡變傾向息肉需手術切除,術後送病理檢查。
5.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非特異性腸道炎症性疾病,炎症侵襲腸黏膜導致出血。注意休息,飲食清淡易消化。遵醫囑用美沙拉嗪腸溶片、柳氮磺吡啶腸溶片、醋酸潑尼松片,控制炎症,緩解症狀。
日常要養成良好生活和飲食習慣,規律作息,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肛門清潔衛生,若出血情況持續不緩解或加重,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