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疼痛可能是飲食不當、便秘、肛裂、痔瘡、腸道感染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調整飲食、改善排便習慣、藥物治療等。
1. 飲食不當:長期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會對腸道黏膜產生刺激,導致排便時疼痛。應調整飲食結構,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穀類,多喝水,保持腸道濕潤,促進排便。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2. 便秘:糞便乾結、排便困難,會使肛管皮膚被撐開,引起疼痛。要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每天定時排便,避免憋便。增加運動量,促進腸道蠕動。可使用開塞露、乳果糖口服溶液、麻仁潤腸丸等藥物輔助排便,需遵醫囑用藥。
3. 肛裂:肛管皮膚全層縱行裂開並形成慢性潰瘍,排便時糞便刺激潰瘍面導致疼痛。可在排便後用溫水坐浴,保持局部清潔。遵醫囑塗抹硝酸酯類藥物軟膏、復方角菜酸酯乳膏、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等藥物促進愈合。
4. 痔瘡:排便時腹壓增加,導致痔核脫出、嵌頓,引起疼痛。避免久坐、久站,可進行提肛運動。遵醫囑使用馬應龍麝香痔瘡膏、肛泰栓、化痔片等藥物緩解症狀。
5. 腸道感染:細菌、病毒等病原體感染腸道,引發炎症,導致排便疼痛。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用不潔食物。遵醫囑服用諾氟沙星膠囊、蒙脫石散、黃連素片等藥物進行抗感染、止瀉治療。
日常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作息,適度運動。飲食上合理搭配,避免不良飲食習慣。若排便疼痛持續不緩解或伴有便血、發熱等症狀,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