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復合傷可能是核爆炸、核洩漏、醫療照射不當、工業輻射事故、放射性物質意外接觸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現場急救、控制感染、糾正休克、促進造血恢復、防治臟器損傷等。
1. 核爆炸:核爆炸瞬間釋放出巨大能量,產生強烈的光輻射、衝擊波和核輻射,導致人體遭受多種損傷。現場應盡快遠離爆炸中心,尋找掩體躲避。及時清除體表放射性物質,如用大量清水沖洗。後續治療需住院觀察,遵醫囑使用碘化鉀片、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維生素B12片,促進機體恢復,預防併發症。
2. 核洩漏:核設施故障或事故導致放射性物質洩漏,污染環境並使人受到輻射。發現洩漏應立即撤離污染區域,更換衣物並清洗身體。到醫院後,遵醫囑服用普魯士藍膠囊、二巰基丙磺酸鈉注射液、依地酸鈣鈉注射液,促進體內放射性物質排出。
3. 醫療照射不當:在放療、核醫學檢查等醫療過程中,因操作失誤等導致過量照射。需及時與醫生溝通,評估損傷程度。根據情況,遵醫囑使用鯊肝醇片、利可君片、氨肽素片,提升血細胞數量,減少輻射對造血系統的影響。
4. 工業輻射事故:工業生產中使用放射性物質時,因防護不當等引發事故。立即脫離輻射源,對受傷部位進行簡單包扎。就醫後,遵醫囑使用還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硫普羅寧腸溶片、復合維生素B片,保護肝臟及其他臟器功能。
5. 放射性物質意外接觸:意外接觸到放射性物質,如丟失的放射源等。迅速去除被污染衣物,用肥皂水清洗皮膚。到醫院後,遵醫囑使用促排靈注射液、噴替酸鈣鈉注射液、二巰丁二酸膠囊,加速放射性物質排出體外。
治療期間要嚴格按照醫生要求定期復查,包括血常規、肝腎功能等檢查,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保證充足睡眠,飲食上多攝入富含營養的食物,增強身體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