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氣可能是足部多汗、真菌感染、鞋子不透氣、密切接觸傳染、公共衛生條件差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保持足部乾爽、使用抗真菌藥物、選擇合適鞋子、避免接觸傳染源、改善公共衛生環境等。
1. 足部多汗:足部汗腺豐富,容易出汗,為真菌滋生創造了潮濕環境。日常要勤換襪子,選擇吸汗性好的棉質襪子,每天至少更換一次。可使用止汗劑,如烏洛托品溶液,遵醫囑每晚睡前塗抹於足部。也可在鞋內撒上明礬粉,有助於減少汗液分泌,抑制真菌生長。
2. 真菌感染:紅色毛癬菌等真菌侵襲足部皮膚引發腳氣。外用抗真菌藥物如酮康唑乳膏、特比萘芬乳膏、聯苯苄唑乳膏,遵醫囑每天塗抹於患處,堅持使用數周。病情嚴重時可口服伊曲康唑膠囊、氟康唑片、灰黃霉素片,務必嚴格遵醫囑用藥。
3. 鞋子不透氣:長期穿不透氣的鞋子,會使足部處於悶熱潮濕狀態,利於真菌繁殖。應選擇透氣性好的鞋子,如布鞋、運動鞋等,避免長時間穿皮鞋、膠鞋。可在鞋內放置竹炭鞋墊或除臭鞋墊,吸收濕氣和異味。
4. 密切接觸傳染:與腳氣患者共用拖鞋、毛巾等物品,易被傳染。避免與他人共用個人物品,不穿公共拖鞋。若家人有腳氣,要同時治療,防止交叉感染。對共用物品定期消毒,如用開水燙洗拖鞋。
5. 公共衛生條件差:在衛生條件不佳的公共浴室、游泳池等場所,易感染真菌。盡量選擇衛生條件好的公共場所,使用自帶拖鞋、毛巾。接觸公共物品後及時洗手,避免用手搔抓足部,防止真菌傳播。
平時要注意保持足部清潔乾燥,避免搔抓以免引起感染。按照醫生建議堅持用藥,症狀消失後也不要立即停藥,應繼續鞏固治療一段時間,確保徹底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