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周圍的癬可能是局部潮濕、摩擦刺激、真菌感染、過敏反應、不良衛生習慣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保持乾爽、減少摩擦、抗真菌治療、抗過敏治療、改善衛生習慣等。
1. 局部潮濕:肛門部位汗腺豐富,若經常處於高溫環境、穿著不透氣衣物,易導致局部潮濕,為真菌滋生創造條件。應盡量待在涼爽通風處,選擇棉質透氣內褲和寬松外褲,勤換洗衣物,保持肛門周圍清潔乾燥。可遵醫囑使用爐甘石洗劑、氧化鋅軟膏、痱子粉,幫助收斂乾燥。
2. 摩擦刺激:長期久坐、騎行,或緊身衣物反復摩擦肛門周圍皮膚,破壞皮膚屏障,增加患病幾率。要避免長時間久坐和騎行,選擇合適的座椅。穿著寬松舒適的褲子。遵醫囑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復方肝素鈉尿囊素凝膠、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促進皮膚修復。
3. 真菌感染:與他人共用毛巾、馬桶座圈等,或自身其他部位有癬病,都可能使肛門周圍感染真菌。需注意個人衛生,不與他人共用物品,積極治療其他部位癬病。遵醫囑外用酮康唑乳膏、特比萘芬乳膏、聯苯苄唑乳膏抗真菌。
4. 過敏反應:食用某些食物、接觸特定物質等引發過敏,累及肛門周圍皮膚。要排查並遠離過敏原,避免食用致敏食物。遵醫囑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依巴斯汀片抗過敏。
5. 不良衛生習慣:不注意肛門清潔,污垢積聚,易引發炎症和癬病。要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每天用溫水清洗肛門,保持局部清潔。但避免過度清潔損傷皮膚。
日常要規律作息,合理飲食,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搔抓肛門周圍皮膚,防止破損感染。若症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