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水腫的發生可能是食物、藥物、物理因素、吸入物、遺傳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避免接觸過敏原、使用藥物等。
1. 食物:常見引起血管性水腫的食物有魚蝦、蟹貝、肉類、牛奶和蛋類等。對此應仔細排查可疑食物並避免再次食用。症狀較輕者可通過大量飲水促進食物代謝。若症狀明顯,可遵醫囑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膠囊、依巴斯汀片等抗組胺藥物緩解症狀。
2. 藥物:青霉素、血清制劑、各種疫苗、呋喃唑酮和磺胺等藥物易引發。需立即停用可疑藥物,促進藥物排出體外。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潑尼松片、地塞米松片、甲潑尼龍片等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減輕炎症反應。
3. 物理因素:如摩擦、壓力、冷、熱、日光照射等物理刺激可誘發。要盡量避免相應物理刺激,做好防護。可遵醫囑外用爐甘石洗劑、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鹵米松乳膏等藥物改善症狀。
4. 吸入物:花粉、動物皮屑、粉塵、真菌孢子、塵蟎及一些揮發性化學品等吸入物可能致病。應盡量避免接觸這些吸入物,可佩戴口罩等。症狀發作時,可遵醫囑口服孟魯司特鈉片、扎魯司特片、曲尼司特膠囊等藥物治療。
5. 遺傳:遺傳性血管性水腫較為罕見,由遺傳因素導致。日常要注意避免誘發因素,急性發作時可遵醫囑使用新鮮冰凍血漿、C1酯酶抑制因子濃縮劑、重組人C1酯酶抑制因子等進行治療。
治療期間要嚴格按照醫生要求用藥,不可自行增減藥量或停藥。同時要注意觀察症狀變化,若症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就醫。還要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搔抓,防止皮膚破損引發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