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患者包皮問題可能是生理性包莖、局部炎症、外傷瘢痕、先天性陰莖短小、隱匿陰莖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觀察等待、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
1. 生理性包莖:在嬰幼兒及兒童時期,包皮內板與陰莖頭表面有輕度的上皮粘連,阻礙包皮翻轉至冠狀溝,這是生理性包莖。多數小兒隨著年齡增長,陰莖頭和包皮之間的粘連會逐漸吸收,包皮可自行退縮外翻。一般3歲後可嘗試輕柔上翻包皮清洗,動作要輕柔,避免損傷。若5歲後仍存在明顯包莖且影響排尿等,可考慮手術治療。
2. 局部炎症:不注意局部衛生,易引發包皮龜頭炎,炎症刺激可導致包皮局部紅腫、疼痛等。可遵醫囑使用紅霉素軟膏、莫匹羅星軟膏、復方黃柏液塗劑。保持局部清潔,每日用溫水清洗,勤換內褲。炎症消退後,若存在包皮過長等情況,可根據醫生建議決定是否進一步處理。
3. 外傷瘢痕:陰莖局部受到外傷後,愈合過程中形成瘢痕,導致包皮活動受限。輕度瘢痕可先嘗試保守治療,如遵醫囑外用積雪苷霜軟膏、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復方肝素鈉尿囊素凝膠,促進瘢痕軟化。若瘢痕嚴重影響包皮功能,則需手術切除瘢痕組織並整形修復。
4. 先天性陰莖短小:部分患兒因先天性發育問題,陰莖外觀短小,包皮相對過長。對於這種情況,首先要評估陰莖發育情況,可在醫生指導下適當補充營養,保證充足睡眠促進生長髮育。若陰莖短小明顯,可在合適年齡考慮內分泌治療或手術延長等。
5. 隱匿陰莖:陰莖體縮藏於體內,外觀陰莖短小,包皮似一鳥嘴包住陰莖。需要手術治療,將陰莖海綿體與周圍組織松解,使陰莖恢復正常外觀和功能。術後要注意傷口護理,避免感染,定期復查。
日常要注意保持陰莖局部清潔衛生,避免外力碰撞陰莖。穿著寬松舒適的內褲,減少對陰莖的摩擦。按照醫生要求定期復診,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