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性貧血可能是促紅細胞生成素缺乏、鐵缺乏、炎症狀態、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鋁中毒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補充促紅細胞生成素、補充鐵劑、控制炎症、調節甲狀旁腺功能、減少鋁攝入等。
1. 促紅細胞生成素缺乏:腎臟產生促紅細胞生成素不足,無法有效刺激骨髓生成紅細胞。可皮下或靜脈注射重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如重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注射液CHO 細胞、達依泊汀α注射液、羅沙司他膠囊。使用時需嚴格遵醫囑,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調整劑量。
2. 鐵缺乏:鐵是合成血紅蛋白的重要原料,腎性貧血患者常因攝入不足、丟失過多等導致鐵缺乏。可口服鐵劑,如硫酸亞鐵片、富馬酸亞鐵顆粒、多糖鐵復合物膠囊,也可靜脈補鐵,如蔗糖鐵注射液。具體用藥及劑量需遵醫囑。
3. 炎症狀態:體內慢性炎症會干擾紅細胞生成、縮短紅細胞壽命。積極控制炎症,可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緩釋膠囊、雙氯芬酸鈉腸溶片、塞來昔布膠囊等,具體使用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4. 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甲狀旁腺激素水平升高,影響骨髓造血微環境。可使用活性維生素 D 及其類似物,如骨化三醇軟膠囊、阿法骨化醇軟膠囊、帕立骨化醇軟膠囊,遵醫囑調整劑量。
5. 鋁中毒:長期透析患者可能因鋁攝入過多導致鋁中毒,抑制血紅蛋白合成。減少鋁攝入,避免使用含鋁的磷結合劑,必要時可使用去鐵胺等藥物驅鋁,嚴格遵醫囑用藥。
治療過程中要定期復查血常規、血清鐵、鐵蛋白等指標,以便醫生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同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飲食,保證充足休息,避免感染,積極配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