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異性尿道炎的檢查項目包括尿常規檢查、尿道分泌物塗片檢查、尿道分泌物培養、藥敏試驗、核酸檢測等。
1. 尿常規檢查:
主要觀察尿液中白細胞、紅細胞、細菌等指標。若白細胞增多,常提示存在炎症;紅細胞增多可能與尿道黏膜損傷有關;若發現細菌,則對尿道炎的診斷有一定意義。
2. 尿道分泌物塗片檢查:
通過採集尿道分泌物,在顯微鏡下觀察有無白細胞、膿細胞以及病原體。可初步判斷是否存在感染及感染的類型,比如若發現大量白細胞和革蘭陰性雙球菌,對診斷有重要提示作用。
3. 尿道分泌物培養:
將採集的尿道分泌物進行培養,以明確具體的病原菌種類。這對於選擇敏感的抗菌藥物治療非常關鍵,能準確針對病原菌進行有效的治療。
4. 藥敏試驗:
在確定病原菌後,通過藥敏試驗檢測該病原菌對各種抗菌藥物的敏感性。從而為臨床醫生選擇最有效的抗菌藥物提供依據,提高治療效果。
5. 核酸檢測:
對於一些特殊病原體,如衣原體、支原體等,核酸檢測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能準確檢測出病原體的核酸,有助於明確病因。
在進行相關檢查前,應避免局部用藥及清洗,以免影響檢查結果。檢查過程中要積極配合醫生操作。若檢查結果異常,應根據醫生的建議進行規範治療,定期復查,以確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