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舊性疤痕的形成可能是皮膚外傷、皮膚感染、皮膚張力變化、皮膚自身修復能力差異、異物殘留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手術治療、激光治療、藥物治療等。
1. 皮膚外傷:日常生活中,割傷、擦傷、燒傷等外傷情況較為常見,受傷後若傷口處理不當,就容易形成陳舊性疤痕。對於這類情況,較小的疤痕可通過激光治療,如二氧化碳激光,刺激皮膚膠原蛋白再生,改善疤痕外觀;較大的疤痕可能需手術切除後美容縫合。還可配合外用藥物,如硅酮凝膠、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積雪苷霜軟膏,遵醫囑用藥促進疤痕修復。
2. 皮膚感染:痤瘡丙酸桿菌感染引發的痤瘡,若炎症較重且處理不及時,愈合後易留下疤痕。輕微的痤瘡疤痕可採用果酸換膚治療,改善皮膚質地。也可外用維A酸乳膏、阿達帕林凝膠、過氧苯甲酰凝膠,遵醫囑用藥調節毛囊角化、抗炎。嚴重的疤痕可能需手術磨削或填充治療。
3. 皮膚張力變化:手術切口部位、關節活動頻繁處等,由於皮膚張力較大,影響傷口愈合,易形成增生性疤痕。可使用壓力療法,如佩戴彈力繃帶或彈力套,抑制疤痕增生。還可局部注射糖皮質激素,如曲安奈德注射液、復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得寶松注射液,遵醫囑用藥軟化疤痕。必要時手術切除後重新減張縫合。
4. 皮膚自身修復能力差異:每個人的皮膚修復能力不同,有些人皮膚修復能力較差,受傷後容易形成明顯的陳舊性疤痕。可通過激光治療改善,如點陣激光。同時口服維生素C片、維生素E軟膠囊、氨甲環酸片,遵醫囑用藥輔助淡化疤痕。也可考慮皮膚磨削術等手術方式。
5. 異物殘留:皮膚受傷時若有灰塵、沙粒等異物殘留,未徹底清除,會影響傷口正常愈合,導致疤痕形成。對於有異物殘留的陳舊性疤痕,一般需手術切開取出異物,同時對疤痕進行修復處理。術後可配合外用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康復新液、重組牛鹼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凝膠,遵醫囑用藥促進傷口愈合。
治療陳舊性疤痕期間,要注意保持疤痕部位清潔,避免搔抓、摩擦,防止感染加重疤痕。治療後嚴格按照醫生要求護理皮膚,定期復查,根據恢復情況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