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疼痛可能是運動過度、著涼、感染、營養缺乏、藥物副作用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休息、保暖、抗感染、補充營養、調整藥物等。
1. 運動過度:長時間或高強度運動後,肌肉會產生大量乳酸堆積,導致肌肉酸痛。這是常見的生理現象。應適當休息,讓肌肉得到恢復,可對酸痛部位進行按摩,促進血液循環,加快乳酸代謝。也可進行熱敷,如用熱毛巾或熱水袋敷在疼痛處,每次15 - 20分鐘,每天3 - 4次,幫助緩解疼痛。
2. 著涼:身體受寒冷刺激,會使肌肉緊張收縮,引發疼痛。日常要注意保暖,根據天氣增減衣物。疼痛部位可通過艾灸來溫通經絡,緩解疼痛。也可使用雲南白藥膏、活血止痛膏、麝香壯骨膏等貼劑,遵醫囑用藥,貼於疼痛部位,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
3. 感染:病毒、細菌等病原體感染人體後,可能引發全身或局部肌肉疼痛。比如流感病毒感染,會導致全身肌肉酸痛。若是病毒感染,可遵醫囑服用利巴韋林顆粒、阿昔洛韋片、磷酸奧司他韋膠囊等抗病毒藥物;細菌感染則需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膠囊、頭孢克肟分散片、羅紅霉素軟膠囊等,具體用藥需根據病原體類型和病情遵醫囑。
4. 營養缺乏:當身體缺乏鈣、維生素D等營養物質時,肌肉功能會受到影響,出現疼痛。日常飲食要注意營養均衡,多攝入富含鈣和維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雞蛋、魚蝦等。也可遵醫囑補充鈣劑,如碳酸鈣D3片、維D鈣咀嚼片、葡萄糖酸鈣口服液等,同時多曬太陽,促進鈣的吸收。
5. 藥物副作用:某些藥物在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肌肉疼痛的副作用,如他汀類降脂藥。若懷疑是藥物副作用導致,應及時就醫,醫生會根據情況調整藥物劑量或更換藥物。切不可自行停藥或換藥,以免影響治療效果或引發其他不良反應。
在應對肌肉疼痛時,要密切關注疼痛的變化,包括疼痛程度、範圍、持續時間等。如果疼痛持續不緩解、加重或伴有發熱、腫脹、無力等其他異常症狀,應及時就醫,以便明確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