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大面積脫皮可能是皮膚乾燥、足癬、剝脫性角質松解症、汗皰疹、接觸性皮炎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日常護理、藥物治療等。
1. 皮膚乾燥:秋冬季節空氣濕度低,腳部皮膚水分流失快,或頻繁使用鹼性肥皂洗腳,破壞皮膚油脂層,導致皮膚乾燥脫皮。可在洗腳後趁皮膚未完全乾,塗抹凡士林軟膏、尿素維E乳膏、硅油乳膏等滋潤皮膚,鎖住水分,平時減少使用肥皂,穿棉質吸汗襪子。
2. 足癬:由皮膚癬菌感染引起,溫暖潮濕環境易滋生真菌。常表現為脫皮、瘙癢等。可遵醫囑外用克霉唑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聯苯苄唑乳膏等抗真菌藥物,嚴重時需口服伊曲康唑膠囊等,同時要保持腳部清潔乾燥,不與他人共用拖鞋等。
3. 剝脫性角質松解症:病因不明,可能與多汗、遺傳等有關。表現為掌跖部角質層淺表性剝脫。可外用維A酸乳膏、水楊酸軟膏、尿素乳膏等,避免撕扯脫皮,減少手部接觸刺激性物質。
4. 汗皰疹:可能與精神因素、局部過敏等有關,常伴有瘙癢、水皰,水皰乾涸後脫皮。可遵醫囑外用爐甘石洗劑、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鹵米松乳膏等,瘙癢嚴重可口服氯雷他定片,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接觸過敏原。
5. 接觸性皮炎:腳部接觸某些刺激性物質或過敏原後引發。如穿新皮鞋、接觸化學制劑等。首先要避免接觸致敏物,可遵醫囑外用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地奈德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症狀嚴重口服潑尼松片。
平時要注意保持腳部清潔衛生,選擇合適舒適的鞋襪,避免長時間行走或站立加重腳部負擔。若脫皮情況持續不緩解或加重,及時就醫。